皮層性多汗癥是多汗癥的一種,這種多汗與大腦皮層活動相關。包括情緒多汗癥、掌跖多汗癥、腋窩多汗癥以及有皮層多汗癥的其他疾病。
病因尚不明確。
皮層性多汗癥是多汗癥的一種,這種多汗與大腦皮層活動相關。包括情緒多汗癥、掌跖多汗癥、腋窩多汗癥以及有皮層多汗癥的其他疾病。
應於掌跖角化病,先天性厚甲癥,隱性遺傳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癥,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和甲髕綜合徵鑑別。
1.掌跖掌跖多汗癥
(1)治療:
①放鬆情緒,心理治療。
②頸、胸或腰交感神經切除術可改善,但可導致代償性熱力性多汗癥(以軀幹為主)。
③10%戊二醛溶液,每週數次直至獲得理想效果;10%鞣酸(70%酒精配製),每天外搽1次;烏洛托品凝膠外用,20%氯化鋁無水乙醇溶液在睡前封包數小時;或3%~5%福爾馬林外搽;手足多汗藥水;0.5%醋酸5%明礬溶液溼敷。
(2)中醫治療:健脾利水,可內服除溼丸。外用藥:蒼膚水或幹葛水煎外洗。
2.腋窩多汗癥(axillary hyperhidrosis)
(1)除精神療法外,可口服安定藥及鎮靜藥。
(2)非活動期時在汗腺處外用20%氯化鋁無水乙醇溶液,用塑料薄膜封包,翌日晨去掉塑料薄膜,清洗腋窩。
(3)手術切除:①選擇性切除腋窩活動過度的汗腺;②全腋窩汗腺層切除。
1、實驗室檢查
實驗室檢查主要是血、尿、便及腦脊液常規檢查及血液生化檢查,檢查結果多無特異性。對於繼發性多汗癥患者應根據原發病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檢查專案。
2、影像學檢查
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平片、CT等,頭顱、胸部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多是正常的,繼發性多汗癥則有與原發病相關的表現。影像學檢查結果還可以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指導。
3、自主神經功能檢查
自主神經可分為交感和副交感兩個系統,主要功能是調節內臟、血管和腺體的活動。大部分內臟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的雙重支配,在大腦皮質的調節下,協調整個機體內、外環境的平衡,檢查方法包括眼心反射、皮膚劃痕試驗、發汗試驗等等,藉以判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。自主神經功能檢查,對多汗癥有輔助診斷及鑑別意義。
繼發性和先天性多汗癥,同時可存在原發病或遺傳性疾病的臨床表現,全身性多汗者皮膚表面常是溼潤的,而且有陣發性的出汗,區域性多汗常見於手掌,足跖,腋下,其次為鼻尖,前額,陰部等,多在青少年時發病,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迴圈功能障礙,如手足皮膚溼冷,青紫或蒼白,易生凍瘡等,足部多汗由於汗液蒸發不暢,致足底表皮浸漬發白,常伴足臭,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,由於該部皮膚薄嫩,經常潮溼摩擦,易發生擦爛紅斑,伴發毛囊炎,癤等。
多汗癥應該如何預防?尚無較好措施,主要是預防相關疾病,如有遺傳性綜合徵背景,預防措施包括推行遺傳諮詢,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,防止患兒出生,放鬆心情,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勤換衣。
多汗癥的預防有以下幾點:
1、要保持心情開朗,且不宜做劇烈運動。
2、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幾次,破壞細菌生長環境。
3、注意個人衛生,勤沐浴、勤換衣。
4、忌辛辣刺激食物,戒菸戒酒。
5、衣著要透氣涼爽,出汗後及時擦乾,並外用爽身粉,外用藥物。
手足多汗的預防:
1、腳出汗了,應把腳擦乾,換上幹襪子和幹鞋具。
2、有“汗腳”的人,每天至少換一次襪子,同時不要穿著襪子睡覺。
3、“汗腳”應穿丙烯酸類的化纖襪子,而不穿純棉的,這樣可以吸走汗水。
4、所穿的鞋襪不要太緊,以免妨礙足部的血液流通。
5、如果有條件,還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。
1.宜吃鈣質含量高的食物; 2.宜吃維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; 3.宜吃具有營養中樞神經作用的食物。
宜吃食物列表 | 宜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豆奶 | 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以及動物性蛋白質,可增加蛋白質的利用度,從而抑制交感神經的功能,可減少汗液的分泌。 | 250毫升直接食用。 |
狗肉 | 屬於溫熱性的食物,有明顯的燥性,可抑制汗液的分泌,從而誘發汗腺的分泌,造成汗液的分泌增多,嚴重的可造成虛脫。 | 500g與黃豆同煮食用。 |
豬腦 雞蛋 | 屬於dha以及腦磷脂含量高的食物,具有很好的營養神經性的作用,通過營養交感神經,可抑制汗腺的分泌。 | 可以適量的食用 |
1.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; 2.忌吃發物性的食物; 3.忌吃高燙熱的食物。
忌吃食物列表 | 忌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火鍋 | 屬於燥性的食物,可刺激交感神經引起汗腺的分泌量增加,從而造成汗液的分泌水平進一步的增多。 | 宜吃清淡的食物。 |
辣椒 | 屬於燥性的食物,具有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,不利於感染性炎癥的恢復,也應該減少或者避免食用。 | 宜吃無辣味的太空椒。 |
魔芋豆腐 | 屬於發物性的食物,具有較高的燥性,不利於感染性疾病的恢復,同時還可能誘發原有的炎性癥狀加重。 | 宜吃白豆腐。 |
健康第一網版權所有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申明:本站內容僅供使用者參考,請勿用作臨床使用或醫療診斷唯一憑證 | 本站轉載或引用的文章涉及版權問題的,請與站長聯系處理。